如果你细心观察路上的汽车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看起来高大上、动感十足的豪华车,轮胎都特别“扁”,而普通家用车的轮胎却一个个“厚实”得很。这是为了颜值吗?还是另有隐情?
今天,轮谷就来说说:为什么高档车轮胎这么扁,而普通车轮胎又这么厚?希望对我的粉丝们有所帮助。(如对你有用,记得点赞,给轮谷一个反馈哦)
高档车轮胎扁,是为了提升操控和高速稳定性;而普通车轮胎厚,是为了增加舒适性和抗冲击性。一个偏性能,一个重实用,各有各的用处。
轮胎的“扁”或“厚”,并不是随便设计的,而是有一个专业术语叫 “扁平比”。
简单说,就是轮胎侧面有多高,占整个轮胎宽度的百分之几。
轮谷举个例子来说:
如果你看到一条轮胎写着 245/35 R19,中间的“35”就是扁平比。意思是,这条轮胎的侧壁高度只有轮胎宽度的 35%,那自然就“扁”了。
而相比之下,185/60 R14 的轮胎扁平比是 60%,胎壁自然就“厚”得多。
这不只是为了好看!很多人以为豪车“扁胎”只是为了帅,其实这背后有着满满的工程逻辑。
扁平胎的侧壁短,像肌肉紧实的运动员,在转弯时不容易“变形”,让方向盘的指令能更直接地传递到轮胎上。
想象一下:你开着车飞驰在山路上,每一个弯都稳稳切过去,那种“指哪打哪”的感觉,离不开这样的轮胎。
很多高档车的胎面很宽,像跑鞋鞋底一样,贴地面积大,摩擦力自然更强。加速、刹车都更有信心,紧急避险时能稳住局面。
高性能车需要强大的刹车系统,大尺寸刹车盘和卡钳都得装进轮毂里。为了不让轮胎整体变大,只好“压低”侧壁,用更扁的轮胎来配合。
低扁平比配上大轮毂,看起来整车更低趴,视觉冲击力更强,是“性能车”的标配造型。哪怕不跑得快,站着也得有气场。
高档车追求的是激情和操控,而普通家用车,更多考虑的是实用和舒适,也是为用户着想。
厚轮胎就像一个软垫子。胎壁高,空气多,能很好地吸收路面的震动。遇到减速带、井盖、小坑洼,车里的人不会被震得“弹起来”。
在城市道路或者乡间小路,厚轮胎更能应对“突发情况”。它能弯曲、能吸收冲击,不容易鼓包、爆胎,轮毂也更安全。
厚胎通常搭配小轮毂,这组合更便宜。换胎、修车、油耗都省钱。如果你只是日常通勤,没必要花冤枉钱追求“运动范”。
不管是下雨积水,还是轻微的烂路,厚轮胎都能更好地应对。比起那些只在高速路上“撒野”的性能胎,它们才是真正的“全能型选手”。
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!
因为这不是“谁更高级”的问题,而是“谁更合适”的选择。具体可以看下面的对比:
很多车主为了好看或者模仿豪车,给自己的家用车换上低扁平比胎,但这可能会带来:
一句话总结:轮胎不是“越扁越高级”,而是“合适最重要”!
最后,轮谷用一个类比来总结:扁轮胎是跑鞋,厚轮胎是登山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