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明是同一天的事,为什么我被罚了两次?这不是违反‘一事不二罚’吗?”先别急拍桌子,真相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。今天我们就把“交通违法叠加处罚”这事聊透,让你心里有数,路上更安心。
“一事不二罚”原则
很多人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停留在“同一天的事,只罚一次”,其实这是个误会。 法律原文来自《行政处罚法》第二十九条: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,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。
注意,这里强调的是“同一个违法行为”,不是“同一件事”。
换句话说——一次事件可能包含一个违法行为(只罚一次),也可能包含多个不同的违法行为(分别罚)。
所以,如果你的违法动作是连续的同类行为,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合并处罚;但如果是不同时段、不同地点的违法,那就可能“叠加”了。
最容易触发“叠加处罚”的3类交通违法
1. 开车打电话
不会叠加的情况:同一次行程中,连续被多个电子眼拍到接打手持电话,通常只算一次。
会叠加的情况:上午去公司打一次电话被拍,下午下班又打一次,这就算两次违法,两张罚单照收。
法律依据: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二条明确禁止驾驶时接打手持电话或做影响安全驾驶的事。
2. 违法停车
大多数人以为一处违停只会收到一张罚单,但有两种情况会打破这个认知:
原地不动超24小时:如果车一动不动地违停超过24小时,交警有权再次处罚。
挪走又停回:收到罚单后挪车,结果又停回原地,那对不起,第二张罚单在等你。法规参考: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三条明确了禁止停车的路段和条件。
3. 超速行驶
这是最容易被误解的“叠加”类型:
同一区域测速 如果是同一县(市、区)的交管部门在同一路段同一方向多次拍到你超速,会取最严重的一次处罚。
跨区域测速 如果你的超速行为被不同县(市、区)的交管部门拍到,那不好意思——每个地方都会单独处罚。
相关指引:《关于规范查处机动车违反限速规定交通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》第五条对此有明确说明。
怎么避免“连环罚”?
养成习惯:手机接打一律用蓝牙或免提,减少被抓拍的可能。
停车前看标线:尤其注意禁停标志、临时施工区、人行道口。
限速观念放脑子里:尤其是跨市或跨区行驶,避免“刚下一个测速,又遇下一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