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车出门,轮胎可是汽车与地面亲密接触的“关键脚”。它默默承受着车辆的重量、对抗着路面的摩擦,还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。但很多车主对轮胎的了解,可能仅停留在“四个黑圈圈”的表面认知。今天,咱们就来深挖汽车轮胎的秘密,搞清楚何时该换,又该怎么挑。
轮胎不会说话,但会通过一些迹象发出“退休”警告。首先是磨损标记,轮胎沟槽里有凸起的小方块,这就是磨损极限标记。当轮胎花纹磨损到和这些小方块齐平时,意味着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能力大幅下降,就像光脚走在湿滑路上,极易打滑失控,这时候必须果断更换。
再看轮胎的年龄。即便轮胎看着还很新,花纹清晰,但使用超过5-6年,橡胶就会逐渐老化变硬,出现细小裂纹。这些裂纹就像轮胎的“皱纹”,是它衰老的标志,继续使用有爆胎风险,可别让轮胎“超期服役”。
另外,轮胎受伤也不能忽视。要是被尖锐物扎破,伤口较大或者伤到侧壁,侧壁可是轮胎的“软肋”,这里受伤就像人的腰部受伤,会影响整体支撑力,存在安全隐患,这种情况下也得换新胎。
我们在挑选轮胎时也是有诀窍的,选对轮胎,就像给汽车选了一双合适的“鞋”。在挑选轮胎时,首先要考虑车辆类型和用途,如果是家用轿车,日常在城市道路行驶,注重舒适性和静音性,那可以选择胎面较软、花纹设计注重降噪的轮胎;要是经常跑高速,那就得选抓地力强、稳定性好的轮胎,确保高速行驶安全。
轮胎的尺寸也得和车辆匹配。在轮胎侧面能看到一串数字,比如“205/55R16”,这代表着轮胎的宽度、扁平比和轮辋直径。选轮胎时,一定要按照车辆规定的尺寸来,不然装不上或者影响车辆性能。
品牌和质量也不容忽视。知名品牌的轮胎,在研发、生产和质量控制上更有保障。可以通过查看轮胎的认证标志,比如中国的3C认证、欧洲的ECE认证等,来判断轮胎是否符合安全标准。